一季度12345热线收到群众身份信息被冒用投诉46起|环球看热讯
(相关资料图)
一季度12345热线收到
群众身份信息被冒用投诉46起
市行政审批局提醒: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,避免“被股东”“被法定代表人” 本报讯(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杨俊杰)近年来,随着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,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,大大方便了投资商和创业者。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骗取公司登记,导致被冒用人的工作、生活受到严重影响。记者从市行政审批局获悉,1至3月,桂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接到群众反映的身份信息被冒用投诉46起。其中,身份信息被冒用作为股东、监事、财务负责人等注册公司的有36起,占比达78.26%。
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2019年3月12日以前,国家未实行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,登记机关依法对企业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,形式审查合格即准予登记,提交材料的真实性、合法性和有效性由申请人负责。这意味着,申请人可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,只要拿到他人的身份证复印件,就可以代替他人签字办理企业登记。因此,有的被冒用人就不明不白成了股东、法定代表人、监事等,并给他们在贷款、领取低保、提级提干等生活、工作方面带来不便;部分被冒用人甚至面临着承担债务、民事纠纷及行政处罚的后果。
从2019年3月12日起,国家实行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,申请人办理企业登记业务前,企业的股东、董事、监事、经理等相关人员必须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“登记注册身份验证”APP上提供本人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证件有效期限、实名认证手机号码等信息,通过“刷脸”比对方式完成实名验证并授予办理登记注册权限,申请人才能办理企业登记。
市行政审批局于2019年3月正式组建成立以来,根据市市场监管局的调查结论,依法撤销了因提交虚假材料骗取公司登记的17家企业,其中6家属于“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公司登记”。
“市民遇到被冒用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,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并提供线索,经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取证查实后,由企业登记机关撤销企业登记;情形复杂的,可通过法院民事诉讼途径解决。”该负责人提醒,市民要充分认识到提交虚假资料骗取公司登记的后果,切实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,更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出卖个人身份信息,防范不法分子使用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实施违法犯罪行为,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。市民如要查询自己的身份信息是否被冒用,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发的微信小程序“电子营业执照”中的“投资任职情况查询”功能,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,即可获取本人在全国市场主体中作为股东(出资人)、担任法定代表人或高管人员三类登记信息,了解自己参与经营的市场主体登记情况,以便及时处理“被股东”“被法定代表人”“被监事”等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