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军航空大学某大队完善培养机制壮大“创客”队伍——托举“飞鲨”高飞远航
初秋,某机场雷达飞旋、战机轰鸣。海军航空大学某大队组织一场舰载机起降演练。
(资料图片)
演练一开始,某型装置卡口突发故障。紧要关头,中士车耀明快速取出3D打印设备。短短数分钟,一套新卡口便制作完成。
演练结束,车耀明感慨地说:“战场快速反应,得益于此前团队潜心研制的革新成果。”
带着好奇,笔者走进该大队“擎鹰创新工作室”。高压油滤拆装工具包、轨道注油润滑车、损管模拟训练平台……一件件科研革新产品,令人目不暇接。
“军营创客”为何硕果累累?该大队领导坦言:“基层官兵对装备的‘脾气秉性’摸得透、看得清。只有充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,才能为他们创新创造插上腾飞的‘翅膀’。”
为有效激发基层官兵创新创造活力,该大队成立“擎鹰创新工作室”,积极为“军营创客”搭建干事创业平台,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他们加油助力。
“擎鹰创新工作室”成员、某中队副班长许亚东毕业于机电专业。他利用大队提供的电器制作和维修工具,自主革新某型特种装置演示样机,将庞大复杂的实体装备制作成小比例模型,提升了舰员培训质效。
该大队还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抓手,深入战位研需求、聚焦瓶颈抓突破,制订下发《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》;通过骨干集训、院校学习、工厂跟训等方式,培养“军营创客”群体;基于岗位需求设置课程,定期邀请技术专家授课辅导,构建多专业融合培养体系,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。
培养机制日趋完善,“创客”队伍日益壮大。如今,该大队创新型特装人才在训练保障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一批革新成果成功应用于训练保障一线,托举“飞鲨”高飞远航——
某中队副中队长张洋研制出一款数据提示器,提高了飞行数据校对速度和准确性;
三级军士长强兴伟带领业务骨干,经过近半年的反复试验,数十次修改方案、图纸,有效解决了某型支撑杆应急释放难题;
阻拦索安全观察员王旭对某支撑装置展开研究,提升了保障效率,缩短了装置调整时间……(楚佳星 本报特约通讯员 姜 涛 倪 帅)